李云峰在村口那棵大槐树底下,跟大家伙画完了制衣厂这个大饼,又唾沫横飞地吹了会儿牛逼。
看着大家伙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,这才背着手迈着那独属于他这个书记的四方步,晃晃悠悠地回了家。
一进屋,那股子熟悉的饭菜香和奶香味儿就扑了过来,暖烘烘的让他浑身上下都舒坦了。
他那两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,正躺在烧得暖烘烘的炕上,挥舞着小拳头跟几只嗷嗷待哺的雏鸟似的,扯着嗓子哭呢。
他那几个媳妇正围着炕,一个麻利地给孩子换尿布,一个拿着奶瓶冲着奶粉忙得是不亦乐乎,嘴里头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。
李云峰看着这热闹又温馨的景象,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。
他觉得自个儿这小日子,是过得越来越有味道了。
这才是家,这才是生活。
晚上他刚在食堂吃完饭,正准备去村里那刚开张没几天的扫盲夜校,发表一个激动人心的开学典礼讲话呢。
二愣子他们几个,就开着那辆宝贝拖拉机,风风火火地从外面回来了。
“云峰!云峰!我们回来了!”
人还没进院子呢,那大嗓门就先传了进来,中气十足,跟打雷似的。
李云峰一听,是毛驴子的大喊声,顿时笑了起来。
刚迎了出去,就看见二愣子,毛驴子他们几个,一个个都红光满面的,跟喝了二斤茅台似的,那脸上都快笑成一朵花了。
“咋样?这一趟,还顺利吧?没出啥幺蛾子吧?”
“那必须的!有书记你的名头在,谁敢跟咱们炸刺啊!”
二愣子从怀里头,掏出来一个沉甸甸的用麻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大布包,直接就塞到了李云峰手里。
“云峰啊,两万斤猪肉还是老价钱,一斤一块,两万块一分没少!都在这儿了!”
“老规矩,你拿大头,我们几个在路上合计了一下给您留下了一万九。剩下那一千我们哥几个路上加油、吃饭花了点,剩下的就自个儿分了,也算是没白跑一趟。”
“行。”
李云峰点了点头,也没跟他们客气。
他知道这帮兄弟都是实在人,账算得明明白白的,不会跟他藏心眼。
“还有这个!”
毛驴子也从身后,拿出来一个更大的包袱,跟献宝似的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。
那包袱一打开,里面是一件黑得发亮的貂皮大衣!
那貂皮,油光水滑的,在屋里昏黄的煤油灯照耀下跟黑色的缎子似的,泛着一层幽幽的光。
用手一摸,那毛软得跟女人的头发似的,滑溜溜的还带着一股子野性的味道。
“云峰,这是我们哥几个凑钱送给你的!”
毛驴子说道,那语气里全是骄傲和真诚。
“我们去雪城那黑市里头,特意给你淘换的!那卖货的说了,这可是正经的关东紫貂皮!金贵得很!一件就花了我们一千五百块大洋呢!”
“我草!一千五!”
李云峰一听这玩意一千五,也是吓了一跳。
他把那貂皮大衣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分量不轻。
他寻思着,自个儿那件北极熊的熊皮大衣,虽然也暖和但那颜色太扎眼了,白花花的穿着出去,跟个移动的北极熊似的,太高调了。
这件黑的就不一样了。
低调,奢华,有内涵。
穿在身上往那一站,那气派绝对不一样。
他看着眼前这几个咧着嘴傻笑的兄弟,心里头突然就有点堵得慌,一股子热流,从心底就涌了上来。
他李云峰两辈子,收过的礼不少,但还真没一件像今天这件这么重。
这不光是一件衣服,这是兄弟们拿心窝子换来的情分。
“行!你们几个,有心了!这礼我收下了!”
他也没再推辞,把大衣往身上一披。
正合身!那股子暖和劲,立马就从后背传了过来。
他心里头更是热乎乎的。
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村里头就彻底进入了正轨。
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一直忙活到了四月末尾,山上的雪总算是化干净了。
各种野菜,也跟雨后春笋似的,一茬一茬地往外冒。
往年这个时候,村里的妇女们早就成群结队地上山挖野菜去了,那是家家户户开春的头等大事。
但这今年去的人却少了,因为现在村里头有蔬菜大棚了,一年四季都不缺菜吃。
大家伙的日子也都好过了,不用再指望那点野菜过活了。
李云峰家,更是一个去的都没有。
他家后院那个大棚又扩建了不少。
连带着之前淑华家的那个院子也都被他给弄了下来打通了,全都改成了大棚。
那里面种的菜一年四季都吃不完。
到了五月初,春暖花开,也到了该种地的季节了。
今年有了那二十一台拖拉机,李云峰的腰杆子也硬了起来。
他一合计,直接就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头喊话了。
“喂!喂!都听着啊!红旗生产队全体社员注意了!开大会了!”
没多大功夫村口的场院上,就又站满了人。
李云峰站到石碾子上,看着底下那一张张熟悉的脸,扯着嗓子喊道:“乡亲们!地,化透了!咱们也该下地了!”
“今年,咱们手里有家伙了!”
他指着旁边停着的那一排拖拉机。
“咱们不光要把自家的地种好!还得再干一票大的!再开五百亩的荒!”
“五百亩?”
底下的人一听,都议论了起来。
“书记,咱们人手够吗?”
一个老农喊道。
“够!咋不够!”
李云峰大手一挥。
“以前是靠人刨,现在咱们有拖拉机!一台拖拉机一天能干多少活?二十一台呢?”
“我跟你们算笔账,这五百亩地种出来的粮食那可就是一万多斤啊!”
“一万多斤白花花的大米白面!足够咱们全村人敞开了肚皮,吃上十天半个月的了!”
“咱们不能老是守着那点老地,得把眼光放长远了!地多了粮食就多!粮食多了咱们的腰杆子就更硬!”
大家伙一听都乐得不行。
一个个都跟着喊了起来。
“干!”
“跟着书记干!”
大家伙扛着工具,跟着那二十一台突突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就上了山。
那场面是真壮观。
二十一台拖拉机,排成一排在荒地上来回跑。
那犁头翻开的,都是黑油油的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土地。
男人们在地里头忙活着。
村里的妇女们,也没闲着。
制衣厂已经建好了。
孙社长也给力,硬是给他们弄来了五十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。
现在,那厂子里头天天都是咔嗒咔嗒的机器声,跟奏乐似的。
妇女们一个个都坐在缝纫机跟前,当起了工人。
她们做的就是用村里头攒下来的兔皮,做成帽子、手套、围脖。
那手艺都是长时间做衣服练出来的,熟练得很。
除了制衣厂,养鸡场、养猪场那边,也都是她们在忙活。
喂猪,捡蛋,打扫卫生,那活虽然脏点但能挣工分,大家伙心里头都乐意。
整个红旗生产队,就跟个上了发条的大机器似的,每个人都在自个儿的位置上高速地运转着。
这日子过的比以前可是强的多了去了。
以前过的那是什么生活?
虽然说饿不死,但是也富裕不到哪里去了。
年年都是开春看到年尾,一年下来什么样大家伙都是清清楚楚的。
可以说是一眼就望到尽头了。
没有任何的希望。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
现在村里面有钱,有工厂,有人,还有公分赚。
吃的更是应有尽有。
按照这么下去,早晚他们村会成为最富裕的村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