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豆小说网 > 其他类型 > 陛下,你管这叫没落寒门? > 第254章 这件事,没人会反对!

第254章 这件事,没人会反对!(1 / 1)

夜已深沉,温州府衙之内,除了更夫的梆子声,便只剩下风过檐角的呜咽。

书房的窗纸上,映着一个伏案疾书的剪影,年轻,却沉静如山。

谭伦在廊下站定,心中百感交集。

他没有立刻上前,只是静静地看着。

门房的下人打着哈欠走过来,见到谭伦一身官服,不敢怠慢。

正要询问,却被谭伦一个噤声的手势止住。

他指了指那亮灯的书房,用气音问道:“知府一直未曾安歇?”

下人脸上露出理所当然又带着几分敬佩的神色,低声道。

“回大人话,伯爷从船厂回来,便一头扎进了书房,说是还有些要紧的文书要批。”

“小的们劝过,伯爷只说今日事今日毕。”

谭伦的心,被这句话狠狠地撞了一下。

他此次奉裕王之命,从台州赶来温州,名为协助,实为观察。

裕王对这位少年伯爵的看重与日俱增,但其行事风格之凌厉,布局之宏大,也让裕王心中存了一丝疑虑。

派他前来,便是要亲眼看看,这位陆明渊,究竟是经天纬地的奇才,还是恃才傲物的狂人。

他来到温州已有五日。

这五日里,他走遍了温州府的大街小巷。

听到的,看到的,全是百姓对这位“陆青天”发自肺腑的赞誉。

减租减息,让佃户有了活路。

清剿匪患,让商旅重拾信心。

肃清倭寇的赫赫战功,更是成了说书人嘴里最精彩的段子。

他原以为,其中或有夸大之词,是百姓对好官的一种美好想象。

可今夜,站在这孤独的灯火下,看着那不知疲倦的身影,谭伦忽然明白,所有的赞誉,都非虚言。

这位年仅弱冠的伯爵,他担得起。

他深吸一口气,不再犹豫,对那下人道。

“烦请通报一声,就说监军谭伦,有要事求见。”

“谭大人稍候。”

下人不敢耽搁,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房门口,低声通禀。

片刻后,门内传来一个清朗而略带疲惫的声音。

“请谭大人进来。”

谭伦整理了一下衣冠,推门而入。

书房之内,陈设简单,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那张巨大的书案。

案上,公文、卷宗、舆图堆积如山,几乎要将秉烛夜读的陆明渊整个人都淹没。

谭伦的目光扫过那些文书的封皮。

《温州府秋粮征缴条陈》、《沿海卫所兵员核查疏》、《市舶司贸易章程草议》

每一份,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繁杂政务。

一瞬间,谭伦只觉得喉头有些发堵。

他见过太多以“军务繁忙”为由,将地方政务弃之不顾的武官。

也见过太多只知空谈大略,却不屑于处理琐碎细节的文臣。

像陆明渊这般,白日经略军机,深夜批阅文书,将千钧重担一肩挑起的人,他平生未见。

“下官谭伦,参见知府大人。”

谭伦收敛心神,躬身长揖,语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深深的敬意。

“谭先生不必多礼。”

陆明渊放下手中的狼毫笔,站起身,绕出书案,对着谭伦端端正正地回了一礼。

他知道谭伦的来历,更知道此人在历史上是以清廉务实、一心为民著称的干吏。

对于这样的人,无论其现在官阶高低,陆明渊都抱有足够的尊重。

“深夜前来,叨扰知府大人了。

谭伦道。

“无妨。”

陆明渊摆了摆手,对侍立在旁的亲卫道。

“你们都先下去吧,我与谭先生有要事相商。”

“是。”

待亲卫将房门轻轻带上,书房内便只剩下两人和一豆烛火。

陆明渊亲自为谭伦倒了一杯热茶,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,这才开口问道。

“谭先生深夜到访,想必不是为了寻常公事。不知有何见教?”

谭伦捧着温热的茶杯,神情一凛,郑重地说道。

“伯爷明鉴。下官五日前便已抵达温州,只是当时伯爷正在杭州府述职,未能得见。”

“今日白日,又听闻伯爷巡视大营、查访船厂,公务缠身,不敢打扰。”

“等到现在,实属无奈之举。”

“下官此次前来,是有一事,心中实在不安,不吐不快。”

“此事,关乎伯爷新设的‘靖海营’。”

“哦?”

陆明渊闻言,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,他坐直了身子,静静地看着谭伦。

“谭先生但说无妨。”

得到许可,谭伦也不再拐弯抹角,他放下茶杯,沉声道。

“伯爷,下官斗胆直言。这靖海营的筹备,是否过于仓促了?”

他斟酌着词句,但语气中的忧虑却十分明显。

“据下官所知,成立靖海营一事,伯爷似乎并未正式行文,奏请内阁。”、

“如今,严阁老与徐阁老尚未对相关条陈进行‘披红’,也就是说,此事在朝廷中枢,尚未成为定案。”

“可伯爷却已将靖海营五百人马尽数派出,清剿沿海岛屿的散倭,并且许下了不菲的功赏。”

“这这已是先斩后奏之举。”

谭伦的声音压得更低了,眼中满是担忧。

“伯爷如此行事,万一我是说万一,内阁最终驳回了成立靖海营的提议,届时伯爷又该如何收场?”

“这五百将士的功劳,算还是不算?朝廷不认,伯爷您难道要自掏腰包去填这个窟窿吗?”

“更重要的是,陛下最是忌讳臣子擅专。”

“伯爷此举,在陛下眼中,会是如何观感?”

“下官深为伯爷担忧啊!”

一番话说完,谭伦紧紧地盯着陆明渊,想从他脸上看到一丝凝重或是后悔。

然而,他失望了。

陆明渊只是静静地听着,脸上非但没有丝毫忧色。

慢慢地,陆明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。

“哈哈!”

他轻笑出声,笑声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。

他端起茶杯,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,才不紧不慢地说道。

“谭先生的顾虑,很有道理,换做任何一个寻常官员,都会有你这样的担忧。但是”

他抬起眼,目光清澈而深邃,仿佛能洞悉人心。

“这件事,没人会反对。”

“为何?”

谭伦下意识地追问。

陆明渊放下茶杯,伸出了一根手指。

“其一,钱。谭先生可知,这靖海营所需的军费,从何而来?”

谭伦一愣,摇了摇头。

陆明渊笑道:“并非来自国库,也无需户部拨款。”

“这笔钱,由宁波沈家、温州陈家,以及温州本地愿意参与开海的各家商号共同筹措。”

“朝廷为他们开辟财源,他们为朝廷提供军费。”

“于朝廷而言,这是不花一文钱,便能多出一支精锐水师的无本买卖。”

“高尚书那里,只有高兴的道理,断没有反对的道理。”

他又伸出了第二根手指。

“其二,功。靖海营打出了威风,肃清了倭患,海路太平,商贸繁荣。”

“这功劳是谁的?首先,是我大乾天威浩荡,是陛下圣明烛照。”

“然后,是内阁诸公运筹帷幄,是六部九卿调度有方。”

陆明渊的笑容里,带着一丝成年人才能看懂的通透与了然。

“有胡部堂在东南坐镇,这份天大的功劳,自然有严阁老的一份,谁也抢不走。”

“严党一脉,只会鼎力支持,又怎会从中作梗?”

说到这里,他看向谭伦,目光中多了几分意味深长。

“而有谭先生你在此,你代表的自然是裕王府和清流一脉。”

“身为监军和镇海司提督,这份功劳,自然也少不了徐阁老和清流诸公的一份。”

陆明渊缓缓靠回椅背,双手交叠放在身前,语气变得平淡。

“谭先生你看,这桩买卖,陛下得了威名,严党得了实惠,清流得了清誉,商家得了利润,百姓得了安宁。”

“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皆大欢喜。”

“那么,问题来了。”

“一件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情,谁会是那个不识时务,非要站出来阻拦的人呢?”

“谁敢拦着,就是不想让陛下高兴,就是不想让严阁老舒心,就是不想让徐阁老好看。”

“就是跟满朝的衮衮诸公过不去,就是跟东南沿海嗷嗷待哺的千万百姓作对。”

“陛下不会同意,朝中衮衮诸公,更不会同意。”

陆明渊端起已经微凉的茶,一饮而尽,发出一声畅快的轻叹。

“所以,谭先生的顾虑,是多余的。”

“不知道谭大人,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?”

最新小说: 天擎:我的道侣是圣女 民俗规则怪谈:我的纸扎能通神 迷雾求生:我能看到提示 后异僭之书 山海冒险与修仙 瘸子的剑 敢惹通灵千金?你家老祖显灵治你 蜡笔小新家的猫主子 修仙,我可以合成万物 四合院:我有10个儿子